淄博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開展的特色療法——帶脈灸,巧妙地將艾灸和中藥外敷兩種方法結合起來,同時起到了艾灸和藥物的雙重作用,揚其所長,避其所短,充分發揮了兩種療法的優勢。
帶脈灸不僅避免了口服中藥口感差、不方便等缺點,也避免了中藥對消化道刺激的副作用,而且療效確切,安全無痛苦。
帶脈灸 是指于帶脈的腹部段上施以“隔藥灸”,用于治療疾病的一種特殊艾灸方法。
帶脈灸的治療作用是多方面的,涵括經絡、腧穴、藥物、艾灸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優勢,直對病所進行全身調整。發揮溫陽散寒、健脾和胃、通調三焦、通經活絡、調理沖任、防病駐顏等的功效。
帶脈是各經脈中唯一橫行于腰腹部的經脈。從分布看,本經行于腰帶部位;從功能上看,本經有總束諸脈,健運腰腹和下肢的作用??杉s束縱行諸經脈,起到協調和柔順的作用。腰腹為胞宮和下焦之位,約束諸脈,也就能固攝下元,對男女生殖器官的關系尤為密切。
從灸治的穴位來看天樞為大腸募穴,中脘為胃之募穴均為臟腑經氣匯聚之所,有溫運腸腑、調理中焦、健脾止瀉之功;氣海、關元可培補元氣、溫腎壯陽,以先天益后天,培元固本而止瀉。神闕位于肚臍中間,乃任脈要穴,元神所在,具有調理沖任,培本固元的作用。
(一)婦女月經不調、痛經、帶下、崩漏、不孕及黃褐斑、面色萎暗、宮寒等癥。
(二)小便不利、腹水、水腫、肥胖等。
(三)各類陽虛性疾病。
(四)可用于疾病的預防和保健。
1、調理沖任,溫補下元
沖為血海,任主胞胎,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、帶、胎、產息息相關,故帶脈灸可調理沖任,理氣養血。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、痛經、帶下、崩漏、不孕及黃褐斑、面色萎暗等癥。
2、通經活絡,行氣止痛
帶脈灸通經活絡,理氣和血,達到"通則不痛"。適用于痛經、腹痛等癥。
3、通調三焦,利水消腫
帶脈灸能激發三焦的氣化功能,使氣機暢通、經絡疏通,能促進代謝、縮減脂肪。用于治療小便不利、腹水、水腫、肥胖等。
4、健脾和胃,升清降濁
帶脈灸可增強脾胃機能,使純陽上升,濁陰下降,以健脾止瀉,和胃降逆。
5、防病駐顏,養生延年
臍為先天之命蒂,后天之氣舍,是強壯保健的要穴。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,有活化細胞、潤膚駐顏、緊致肌膚的作用。具有補脾腎,益精氣,抗老駐顏之功。用于虛勞諸疾、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,可回春延年。
1.孕婦。
2.有糖尿病、心血管、腦血管、肝、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疾病、精神病患者及過敏體質、高血壓者。
3.腹部有皮損及炎癥者。
4.過饑過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