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
醫案記錄(跟師□ 獨立□)
患者姓名:吳振 性別:男 出生日期:1985.06
就診日期:2022.09.04 初診 發病節氣:白露
主訴:鼻塞、流涕5天。
現病史:多在天氣變化或受寒后出現頭痛、前額脹痛、鼻塞、流涕,服用鼻炎康等藥品,效果不顯著。
既往史:既往患有額竇炎3年。
過敏史:無
體格檢查:額竇區壓痛,鼻道內有少量膿性分泌物,。
輔助檢查:X線拍片顯示額竇混濁,粘膜增厚
中醫診斷:鼻淵
證候診斷:風寒犯肺
西醫診斷:額竇炎
治 法:宣肺利竅,解毒排膿,扶助正氣
處 方:取穴為攢竹、太陽、迎香、印堂、昆侖。于印堂穴向下平刺0·8~1·2寸,使酸脹感到達鼻部;于雙側迎香穴向斜上方鼻中隔平刺0·5~1·3寸,使整個鼻部酸脹;于昆侖、太陽兩穴均直刺0·5寸。以上穴位均用捻轉平補平瀉手法;于尺澤、魚際兩穴用捻轉瀉法;于氣海、肺俞兩穴用補法。
復診:一診癥狀減輕。
心得體會:額竇炎據其主要癥狀,當屬祖國醫學“鼻淵”。其發生與肺經受邪有關,并涉及陽明與太陽經。攢竹、太陽、迎香、印堂屬局部取穴,宣肺通竅;昆侖為治頭痛要穴,與攢竹均為足太陽經穴,屬遠近相配循經取穴;尺澤、魚際瀉熱解毒,氣海、肺俞補益正氣。
簽 名:
年 月 日
指導老師評語(不少于100字):
簽 名:
年 月 日